太谷报-凯发棋牌

第版 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3-06-03
古城民居

建筑特色

结构布局

太谷四合院的造型为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结构紧凑,阴阳相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伦理观念和风水思想。作为木构架结构民居建筑,一般用石条作基,磨砖对缝,墙高顶大,檐深阶立,整个院落向内设窗,呈封闭状态,防盗性极强。

普通四合院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3间,房多单层;大宅院落则为正房5间,院中加屏门、垂花门或过厅,院分里外院,厢房或里院7间、外院5间,或里院5间、外院3间,大门加倒座。东、西厢房多为单坡硬山顶,即“一面坡”顶(俗称梯儿房),后墙高大,雨水流向院内(寓意肥水不外流),一般在正房“通面阔”的宽度以内,使院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比例在3:2或5:2或3:1以上,房高与院宽的比例一般大于1:1),给居住者提供冬暖夏凉、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正房、下房一般为两坡顶,但正房后部封檐。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厕所建在宅院西南,称为“五鬼头”的方向。富商大户的宅院由几组四合院院落并列或拼接而成,房屋数量达数百间。多进四合院的大门、过厅、堂楼起屋脊,一脊比一脊高,有连升三级寓意,并施斗拱,雕饰墀头,使用简瓦、望兽、彩饰建筑构件,装饰华丽,尺度和谐,形成建筑对比强烈、空间起伏变化的动感。正房多为2层至3层高楼,上下楼置室内木梯,1层明间处出卷棚或硬脊抱厦,在正房一侧或后建有花园。在院落中建有戏台、神阁(或祠堂)等。

太谷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向南,中央或东南角辟门,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照壁)。大门(门楼)形制装饰多样,有双柱式门楼、垂花式门楼、拱券式大门等。双柱式门楼一种是在门口设两柱,屋面多为悬山顶或歇山顶,如三多堂正门、城内孟氏宅院等;一种是在木柱外砌墙,形成门洞,屋面为硬山顶。垂花式门楼属随墙门,分为砖雕垂花门和木构垂花门,垂花柱悬挑门楼承托整个构架,屋顶多为悬山式,大部分入深较浅,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多为普通百姓所采用。拱券门应用较少,主要设于旁门,往往不加装饰。太谷较大的四合院多建有过门,属独立建筑,分牌坊式、屏门式、随墙式等,多数采用双柱单间垂花门,前后对称,形成悬山顶屋面,如城内上官巷2号过门。过门两侧多建有影壁墙,共同将院落分为前后院。

太谷四合院通常利用各种屋顶形式、屋脊式样及山墙的变化来避免建筑外观的雷同。临街铺面建筑一般采用双坡顶,里面则多为单坡顶,屋顶造型有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不少大型单坡顶四合院建筑为使室内空间增大,采用大跨度的梁枋,同时为减轻梁枋的剪力,将侏儒柱后移,形成前坡宽大、后坡隆起的“弓背顶”,外观雍容端庄,灵动雄伟。外墙讲究“外不露木”,整齐严肃,有时也设置门窗,但十分注重防盗,形似孔洞。内窗则有灵月窗、条栅型窗、通天隔棂型窗、雕花型窗、双开扇型窗及挑起型窗等,形式各异,变化多端。

建筑材料

体现本地的自然资源特征,建筑材料一般采用木材、砖瓦、石料、石灰、砂土和黏土坯,以石料为基,木材架构,外墙砌砖,内墙土坯垒砌,屋顶覆瓦,柱、梁、檩、椽以红松、落叶松、榆木为主,门窗一般采用白松、桦木,柳木、杨木等。石料多采用南山一带所产的耐风化腐蚀的麦饭石或结构紧密的砂岩石,外地所产的青石、大理石、汉白玉也被大户采用,多用来做建筑装饰构件。砖瓦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除墙体使用普通长方形砖外,屋内方砖铺地,形态各异的造型砖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瓦有筒瓦、板瓦、滴水瓦、瓦当等,一般房顶铺板瓦,屋脊铺筒瓦,并装饰兽头、花砖等。黏土坯一般用于砌内墙,外砌砖,墙体呈“里软外硬”表砖结构,厚度可达1米左右,使屋内冬暖夏凉。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生石灰掺入适量的黏土和水用来夯基、压瓦、抹墙,熟石灰掺入沙或加入麻刀、草纸,用来砌墙、抹墙。

333.png

太谷四合院

   

垂花门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