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报-凯发棋牌

第版 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篇 2023-06-14
(上接第1版)

她说,“非遗工坊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收入已超60多万元,带领60多位农家妇女开启新生活。还有更多年轻人看到希望,纷纷回到家乡、走进工坊……”

目前,全国已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

非遗传承,要在传人。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推动非遗项目发展振兴,焕发新的光彩;从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搭建传承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到非遗购物节等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近年来,传承人视野不断开阔、素养不断提升,助力非遗以日益精彩的形象,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如今,敦煌研究院拥有了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人才涉及化学、地质、环境、生物等近20个领域。”敦煌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故宫的朝珠耳机、国家博物馆的棒棒糖礼盒、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渐入佳境;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杯清茶聚知音。今年“国际茶日”前后,在全球多个国家举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吸引海外民众积极参与。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文艺表演,“圈粉”无数。

以茶为媒,跨越国界,拉近友谊。去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说:“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历史悠久。茶文化里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的内涵,在历史上被多个国家和民族吸收、接纳。中国茶遗产项目促进了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在全世界的发展,见证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日益成为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场所。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故宫博物院将持续深入开展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拓宽中国声音的音域,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2018年末,柬埔寨暹粒。3位中国文物保护专家从柬埔寨文化与艺术大臣彭萨格娜手中,接过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近年来,中外联合考古渐成规模,跨国文物保护合作扎实开展,文物进出境展览异彩纷呈,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送王船”等联合申报的项目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体现,“中医针灸”“太极拳”等项目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当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让金发碧眼的观众连连惊叹,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进入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认同、自信与骄傲,正凝聚成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2023年6月10日第04版)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